成都一保姆无儿无女,照料雇主一家44年雇主家,儿女把她当亲妈养

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2-09-22
分享到:

2006年,成都温江区的一名老太太被查出脑血栓住院。得知消息的子女们都赶到医院守护在病床前。看着母慈子孝的画面,所有人都感慨这老太太的命真好,孩子们真孝顺。



可当大家了解实际情况后,都十分震惊,这个老太太竟然是一名保姆,围绕照顾她的孩子们都是雇主家的儿女。所有人都不敢相信,家里的保姆会得到雇主子女的亲自照顾。



那么,这名保姆到底有怎么样的人生经历?又做了哪些事让这家人如此感激呢?



保姆的人生



这名保姆名叫高玉清,是成都温江人,出生于农村,家庭条件十分落后。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两个弟弟,身为老大,又是女孩自然不受重视,那个年代家里贫穷,别说上学连吃饭都是个问题。高玉清只能早早下地干活。



到了十六七岁,父母就迫不及待地给她找了个人家。自古讲究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结婚之前她连新郎面都没见到,双方挑了个黄道吉日就把婚礼办了。高玉清在家里不受待见,性格安静除了干活,她也不会说什么话。



但丈夫很喜欢她,两个人有些同病相怜,家庭条件都不好。丈夫下面有个弟弟,也是年纪轻轻就下来干活,把机会全部留给了小弟。丈夫对高玉清很宠爱,两人相敬如宾,五年的时间里生下了一对儿女,这也算是幸福美满。



可是好景不长,内战爆发,战火连天的年代,让百姓流离失所。为了能活命,高玉清一家准备“北上”闯一闯。南方人到了北方,气候一时受不了,再加上长途的奔波,很快丈夫就病倒了,伴随着咳嗽声不断,丈夫开始吐血。



这下把高玉清吓坏了,兵荒马乱的,她没办法找大夫,只能按这家乡的土方法试试,可越治越不好。病症一拖拖了四年,丈夫的整个身体都掏空了。战争结束后,高玉清带着丈夫和自己的儿女回了家乡,找了医生治病。但病症已久,没办法在治疗了。



高玉清哭着请求大夫救救丈夫,大夫只能无奈地摇头。没过多久丈夫就撒手人寰,留下一双儿女给高玉清照顾。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的她受到了严重的打击,还没得缓过神来。两个孩子染上重病,高玉清有些接受不了,抱着两个孩子四处求医。



奈何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,交通也不发达,她没办法接触到更先进的救治。眼睁睁看着儿子女儿去世,这件事彻底击垮了她,走到最后孤家寡人一个。婆婆见她整天在家吃白饭,不仅将她扫地出门,还霸占了她的房产给了小儿子。



无处可去的高玉清回了娘家,谁知一样不受待见。她早年的屋子被弟媳妇占了,回来后没有落脚的地方,父母总是一句:“嫁出去的女儿,泼出去的水。”两边家庭的冷漠让高玉清难过,可转念一想,除了丈夫孩子给过她温暖,这个世界上又有谁真正关心她。



为了生存下去,她学着别人的样子出门打工。



四川农村的山路崎岖,为了能去县城里,她带着行李走了二十多里的山路,脚都磨起了泡,拿着自己存储的一点点钱,买到了车票去了新津县。高玉清想以后就一个人生活,无论怎样都要代替丈夫儿女活下去。



抱持这个信念,她在成都四处求职,可什么也不会也没上个学,工厂都没办法进去。为了找工作四处奔波,直到有一天,她碰到一户人家正在招聘保姆,她立刻来了兴趣,没想到这一做,就做了44年。



四十四年的保姆生涯



高玉清听说县长家要聘请一名保姆,带着自己做大的诚意应聘。县长名叫刘致台,1954年的时候被派到了新津县,县长上任的时候妻子许曼云已经怀孕了。



刘致台出生在部队大院,通过自己努力做到了如今这个位置,妻子也是高干子女,从小娇生惯养,没吃过什么苦。调到四川县里工作,两人背井离乡没有任何的亲朋好友。身怀六甲行动不便,为了能照顾妻子,刘致台就聘请保姆。



得知这个消息的是高玉清的邻居,看她一直在找工作,又是独自一人就介绍她过去。高玉清不胜感激,很珍惜这样的机会。而许曼云很是热情,将家里的一切告诉了她,自己怀孕行动不便,让高玉清过来除了打扫家务,就是给他们两口子做饭。



高玉清点了点头,她看着许曼云不像个刻薄的“主子”于是就住了进来。每天她都会早早地起床准备好饭食,吃完饭还要打扫屋子洗衣服,许曼云对她很满意,经常叫她坐到沙发上聊聊天。高玉清不敢上前,低着头站在一边。



许曼云看她这样就明白了,老的阶级观念还在她的头脑中。于是拉着高玉清语重心长地说:“在我们家,你不用卑微,现在都是新时代,新中国了,我们没有阶级观念”。



高玉清听到这话抬头看了看她,随后许曼云接着说:“玉清姐,你比我大几岁,我就叫你姐姐,你可以跟我们一起吃饭,一起说话,你不要有心理负担,我马上就要临产了,往后还要你照顾呢。”



这些话说到了高玉清的心坎里,泪水在她眼里不停打转。这些年,除了丈夫没有任何人待见她,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这么温暖的话。



高玉清看着许曼云真诚的脸,点了点头,说道:“谢谢您,我会做好一切的!”两个人拉着手相视一笑。从那后高玉清更加尽心尽力地照顾许曼云,有了空闲就跟她闲聊。这时候许曼云才知道高玉清也是个苦命的人。



许曼云临近生产的两个月,突然变了口味,高玉清变着花样给她做营养餐。之前在乡下她的外婆在她出嫁前教过她,对于怎么照顾孕妇很是得心应手。不久之后许曼云生下了一个男孩,高玉清在医院守了她好几天,看着可爱的孩子高玉清不禁动容。自己的一双儿女早早离世,不然现在也不会是一个人。



许曼云看出了高玉清的心思,就让自己的孩子认她做干娘,喊她“高娘”。高玉清心生感激,将孩子视如己出的照顾。出了月子,许曼云也要回归到工作岗位。



高玉清在家带着孩子从来没出过乱子,老大慢慢长大,许曼云又陆陆续续产下了六个孩子。这些孩子都是由高玉清一手带大,刘家对她很放心,还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她,让她打理一家人的开销,高玉清在家里俨然成了管家。



患病住院,养子女轮流照顾



刘家的孩子对这位“高娘”都很喜欢,谁都没把她当成外人,成长的路上,高玉清一直陪伴着这七个孩子过来。在教育孩子上,高玉清三观很正,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她讲得明明白白。



刘家的小儿子经常调皮捣蛋,小时候不上学偷跑出去,高玉清知道后找到他打了他几下,告诉他这是错得下次绝不能犯。



小儿子气不过当场说了句:“你又不是我亲妈,要你管我。”高玉清委屈地流泪,得知事情的许曼云将小儿子叫了过来,不仅让他认错,还让他给高玉清道歉,并说道:“你记住,没有你高娘,说不定你都活不到现在,是你高娘养大了你”。小儿子吓得不敢说话,连忙道歉。



其实许曼云的话也没错,在她心里早就把高玉清当成自己的“亲姐姐”了。当年生小儿子的时候,身体有些亏损,自己和丈夫的工作受到了牵连都被迫下岗。急火攻心之下,怎么也不下奶,高玉清得知后徒步走了一百里地去寻找偏方,为的就是给许曼云催乳



那时候别说孩子的奶粉钱,家里连十块钱都那出不来,高玉清从没嫌弃过,不离不弃地在刘家照顾孩子。



为了能让孩子生存,高玉清跑到地里挖野菜、摘野果能吃得都带回来。甚至为了老大生日上能吃顿肉,把外婆给她的陪嫁玉镯当了二十元钱,养活一家子,这份恩情不是说还就能还得清的。许曼云知道高玉清没有了“家”,将她的户口迁到了自己的户口本上,跟她姐妹相称。



十年后,刘致台和许曼云的工作得到了恢复,刘致台被调到了重庆重新开始,全家又举家迁徙。那时候孩子们都大了,有些已经在外求学上班,家里就剩下最小的孩子和三位老人。可不幸的事发生了,刘致台工作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。



许曼云大受打击,高玉清一直陪伴她,想让她从悲伤中走出来,可中年丧偶的痛,让她失落。为此许曼云想回到乡下疗养一段时间,高玉清怕她一个人胡思乱想就一同陪着去了。此时的高玉清已经79岁了,在许曼云家待了44年。



姐妹俩一起在田间养老,生活也过得去,直到2006年,高玉清突发脑出血被送进了医院。所有的孩子知道后,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,看着手术室里亮起的红灯,心急如焚。手术结束后高玉清被推了出来,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上前询问,医生只说年纪大了,回家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吧,语气中的无奈让所有人心里一阵。



到2007年,高玉清再次患病,这次比上次更严重,手术做完后,医生就通知了他们,病人半身瘫痪,听不清楚话了。得知消息的许曼云欲哭无泪,几个子女守在床边,不敢离开。医院的人看到这个场景都夸赞老人有福气,孩子们都这么孝顺。



可谁都想不到,这些人跟高玉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,虽然孩子们都成家立业,但照顾高玉清的事,大家都轮流做,一人一个星期,没有任何人偷懒。每天带来的饭菜新鲜可口,一勺一勺地喂养高玉清,高玉清半身瘫痪,大小便都得有人伺候,子女们没有一句怨言。



尤其是许曼云的大女儿,承包了高玉清洗衣、洗澡、擦身的全部。那时候她的儿子刚刚一岁半,每天除了忙碌的工作,就是两头跑地照顾着孩子和老人。她总是说:“我是高娘带大的,她陪我长大,我养她到老这是应该的”。



或许这就是真心换真心的结果,在刘家人眼里,高玉清不是亲娘胜似亲娘,人与人之间就该这么友善相对,血缘或许割不断,但真诚的养育之恩,足以让爱发挥到最大。